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资讯 >

“14万一个月,我跪地当丫鬟”

2023-05-31 21:58:45 来源:腾讯网

“14万一个月,我跪地当丫鬟”

前不久,有一条招聘启事火了。


【资料图】

网友上传了一张“上海太太招聘月薪14万保姆”的朋友圈截图,不禁让人瞪大双眼。

服务内容包括:给太太穿鞋、脱衣服,且要求“跪式服务”。

还有不少附加条款。

比如“自尊心强的不要”,要像“古代贴身丫鬟”,能歌善舞,对身材长相也有一定要求。

为了验证这条招聘的真假,有人联系了截图上的中间人。

家政公司表示:消息属实,已经招到两人。

这则招聘引起了网友们的讨论。

一方面,2023年了,一口一个丫鬟、跪地,妥妥的皇太后文学。

这要放在《甄嬛传》里,华妃娘娘听了都要自愧不如。

但另一方面,也有网友表示:“这可是14万啊!” 

过高的筹码,让这些要求变得也不是不能考虑了:

“别说跪着了,太太不开心了给我两巴掌也没啥问题。”

“但凡我犹豫一秒,都是对钱的不尊重。”

这个话题讨论激烈,戏谑和调侃并存,颇有点猎奇的味道。

但作为普通人,难免会发现,这类事情并非猎奇。

有钱人的为所欲为,其实早就见怪不见了。

最能让人体会到这种悬殊落差感的,大概就是离娱乐圈最近的地方。

镁光灯下的新一代明星们,早就过上了比“上海富太太”还要精致优雅的生活。

前脚走上房车,随意踢翻的鞋子,助理紧跟其后给默默收好。

吃东西吐出带着口水的食物残渣, 也有人伸手去接。

也有个别“大腕”,仗着财富和名气,时刻凌驾于普通人之上。

就连他们朝夕相处的助理,也常常不被当人看。

经纪人杨璐在综艺中,就控诉了某位艺人对自己造成的伤害。

艺人不开心了,就把他叫到房间里骂,宣泄情绪;

还曾把他丢在高速公路上,让他睡浴缸、睡酒店的走廊……

杨璐作为一个专业的经纪人,在面对这些不公平待遇的时候,还是会产生心理阴影。

在娱乐圈,再离谱的要求,仿佛也成了很正常的事情。

明星们的任何一点喜好,都会被无限重视和放大。

比如明星们的通告单上,常常被密密麻麻地备注着:

咖啡只能手磨,果盘必须得是星巴克,不能走路,无论去哪里都要安排司机接送。

花钱雇人做这些事,看上去没什么不合理。

但即便如此,普通人在和明星一起工作时,还是难以接受这份落差感。

比如在剧组里,一边是日薪208万的明星,一边是月薪3000的群演,两者对比十分惨烈。

有一位专业“龙套”曾透露:

“群演真的是整个剧组里面等级最低的工种了,谁都能上来踩你一脚,那种感觉真的很不好受。”

哪怕只有几秒的镜头,也能让你体会到“狗的卑微”。

主角们每拍一条,都需要重新整理服装造型,不能有一丝疏忽。

反观群演们,只能穿着厚重的戏服干等着,因为想躲躲雨,都要被领队骂。

最悲哀的是,这些事情越来越成了“理所应当”。

有时候,明星好像已经优越成了人上人,完全没演技、业务能力为0,也能混得风生水起。

非但如此,他们还享受着种种好处,任何一点努力都可以被无限放大。

落水拍戏是努力、磕伤碰伤是敬业……

连自己穿件衣服、拿个剧本、带瓶水都能被夸成娱乐圈的一股清流。

然而,这些“表面努力”的明星们,却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崇拜。

近几年,整个互联网的审美趋势,都逐渐戴上了金钱、名望、权力的滤镜。

这种慕强式的“向上仰望”,也达到了巅峰。

不仅仅是明星,网络红人也是如此。

他们掌握着社会上更多的财富和资源,享受着更好的待遇和服务,同时被近乎疯狂地追捧。

某社交软上曾有个很火的标签,叫做“老钱风”,指代那些通过世袭获得财富的人。

因为是“有钱人”,所以值得更多的瞩目和曝光,也更容易成为所谓的网红。

就像世界杯期间爆火的卡塔尔小王子,凭借一张表情包就火遍了大半个互联网。

他凭借家里的权势,轻易揽获了更多的崇拜。

更别说凭借一个“地理定位”就火遍全网的万柳少爷。

豪宅、名画的背景下,“少爷”随便运个篮球,就轻松吸粉几十万。

离了大谱,但也越来越“合理化”。

围观现在的娱乐圈、网红圈,靠投机取巧地一夜爆红,似乎越来越容易了。

新一代的偶像,也成了虞书欣、欧阳娜娜这类明星。

不是她们本身不优秀、不努力,而是比起这些,粉丝同样喜欢她们优渥的家境下,还能展现出令人羡慕的那份财阀千金般的“松弛感”。

以前,很多大众偶像都是艰苦奋斗,从底层靠自己一路拼杀上来,成为一代人的精神支柱。

他们的故事背后有血有泪,坚韧和勇敢都让人动容。

但这些真正努力、靠实力从底层爬上去的优质偶像,似乎只停在了上个时代。

真正想依靠自己的努力闯进演艺圈的草根,不是没有成功的几率,而是入场券的价码太高,高到让人望而生畏。

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悲哀?

小视并非仇富,也并不想灌输“努力就会成功”的心灵鸡汤,而是想说一种普通人的困境。

不管是面对“上海阔太”想花14万找丫鬟,还是面对明星们某些过分的特权。

我们已经无力去探讨“花钱买下别人尊严”是否合理,这些资源不公的事情,也再难挑起我们任何情绪。

这反映出了整个社会的绝望——

我们似乎越来越抵触,通过努力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的想法。

集体躺平、摆烂,接受着有钱人可以随意践踏自己尊严的现实。

如果你深夜进入某些情感直播间,会发现凌晨3、4点的上千男男女女,都在排队连麦,讲述着同一个故事:

不管是情感、生活,在涉及到金钱、现实的时候,那种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可奈何。

最近几年,普通人信心的衰退、对于未来的迷茫,都尤为明显。

人们渐渐被生活磨平了棱角,认知逐渐变成了“努力无用”,从而更容易转头去崇拜那些天生带有优渥资源的人。

所以,当我们看到资源倾斜导致的结构性不公平时,我们的第一反应不再是愤怒,而是一种无能为力的羡慕。

这背后,恰恰反应出了优绩主义的陷阱。

很多一夜爆火的网红、星二代们,都更懂得如何利用人们的心理,去快速获取人们的注意,又保持一种不至于被讨厌的程度。

他们虽然在家庭资源的加持下,以捷径取得了成功,但是他们更懂得如何讨观众的欢心。

王思聪那种嚣张跋扈式的宣传,已经过时很久了。

现在的星二代们更聪明,比如郭麒麟、张若昀、窦靖童,他们身上普遍呈现出一种平易近人、踏实努力的气质。

观众们也渐渐喜欢上明星、网红身上带有的不卑不亢的真实感。

在万柳少爷的评论区下,除了“天空一声巨响,老奴闪亮登场”的玩梗。

还有更多夸赞的声音:“真的很羡慕这种人,明明这么有钱了还这么努力上进!”

此前,爆火的选秀节目中,那些“富二代”们也更容易获得粉丝的喜爱。

比如,自带流量的“范丞丞”,在舞台上表现出的笨拙、坦诚,瞬间收获了大批粉丝。

让人产生“哥哥明明可以回去继承家产,却还是愿意付出汗水去追求梦想”的幻想。

人们的“慕强”情绪,日渐成为主流。

不可否认的是,很多上流人士的确很上进,很努力,愿意用拼搏去证明自己的价值。

但是,优绩主义的本质就在于通过把努力和成就挂钩,从而合理化抹杀这中间巨大的系统性的不公平。

就像麦克桑德尔教授所说:优绩主义的精英,不仅要拥有和使用自己的特权,他还要通过称赞他们也很努力来论证自己——

他们要让普通人们看到,自己的确值得世界上的一切美好。

美国中产家庭中,考上藤校的孩子,在环境的影响下,也会从小就特别努力。

但数据还是略显残酷:

在美国,不只常春藤,位列前一百多名的大学里,72% 的学生来自收入水平前四分之一的家庭,只有 3% 的学生来自低收入家庭。

尽管任何人都可以参加考试、申请大学,但实际上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在高等教育中占多数。

有多少同龄人,甚至连努力的机会、和他们同台竞技的机会都没有?

所以,普通人努力的价值,并不比这些天生自带光环的人少。

而那些财富碾压普通人的阔太、少爷们,也买不下任何人的尊严。

韩国电影《局内人》,里面的报社总编辑说过一句台词:文字即权力。

文字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,也是潜移默化的。

当社会的精英们掌握着绝大多数的话语权,作为普通人就只能被剥夺掉话语权,陷入深深的绝望中。

这也是当代人无力感的一部分原因:我们似乎掌控着一切,却又对一切都无可奈何。

如今流行的中国故事,越来越倾向于精英叙事,就像一篇篇文章所出的标题:

#最让人敬佩的富二代,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。

但相比这些,我还是更喜欢以前的故事。

比如出道了30年,25岁从草根一路逆袭,终于拿到小金人的刘青云。

还有拍了无数真刀实枪的武打戏,遗憾“陪跑”无数次,终于被认可的成龙。

普通人的故事也是如此。

在十几年前,《感动中国》曾让无数人落泪。

这些节目中,尽是平凡人的故事。

他们有外交大使、山区老师、缉毒警察、抗战老兵,也有宇航员、工程师、科学家、运动员。

还有默默治病救人的赤脚医生,拾荒助学的老人。

这些故事无不让人蓦然感动,或是心潮澎湃。

而如今,这些故事变得不再流行,还被深深嫌弃:太红、太假!

曾经,柴静也做过不少类似的采访,以纪录片式的报道方式来拍摄,做出了“美丽中国人”系列。

在这些热点事件中,有药家鑫案的双方父母专访,有城管与小贩,还有普通人拦路救狗事件。

做这些故事的目的很简单,那就是想给普通中国人以尊严。

这些普通人的奋斗故事,让我们有了底气,有了脊梁。

也是这些平凡的故事,让我们的下一代能够不卑不亢,不至于陷入深深的绝望。

这样的中国叙事,是能够让人挺起胸膛做人的故事。

就像一句话说的那样:“镁光灯下叫艺术,烈日下尘埃里才是生活。”

点个“在看”,普通人的冷暖悲欢,才是真实的人间。

标签: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 ©  2015-2022 南非科学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13   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