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图1.与原石排湾相连的香港仔湾。
石排湾原位于香港岛的西南部,因有鸭脷洲为屏障,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港湾,曾为香港历史上最悠久的海港。
(相关资料图)
明代由于这里是莞香的中转集散海港,被称作香港,清代因打石业兴起,开采的石块分行排列海岸旁,等候船只运往广州,故又被称作石排湾。英国占领香港后,发现他们原先认为的Hong Kong只是一个小村子,于是把香港村至石排湾一带改称香港仔(Little Hong Kong)。而后,又以当时英国外交大臣鸭巴甸Aberdeen的名字作为香港仔的名称,石排湾则被称为鸭巴甸湾(Aberdeen Bay),而鸭脷洲称为鸭巴甸岛(Aberdeen Island)。
1855年,英国商人林蒙得到英国海军部的资助,在石排湾兴建了一座颇具规模的船坞,为英国兵船和商船维修,是香港首个大型船坞。稍后该船坞又与另一家船坞合并,组成林蒙与贺柏船坞。最后于1866年被怡和洋行控股的香港黄埔船坞公司收购。
1891年,华裔商人在石排湾海傍开设了一家“大成纸厂”,有工人百余人,原料与机器均来自英国,其机器是用山上的流水带动,主要生产学校用纸。产品主销内陆,少量输往南洋各地。后来纸厂结业,厂房改建成为住宅楼宇,街道命名时,以“洛阳纸贵”为名。
1948年,一艘名叫“太白”的海鲜舫在石排湾出现,1951年该海鲜舫由木船改装成铁船,并建成上下两层,内外皆以宫殿形式装修。至1957年,另一艘海鲜舫“海角皇宫”出现,再加上后来居上的“珍宝”海鲜舫,使石排湾成为了品尝海鲜的好去处。
1970年,香港开始进行填海工程,石排湾随着香港仔填海工程而消失。石排湾原址上兴建起了大型私人屋苑--香港仔中心、香港仔海傍道以及香港仔海滨公园。如今仍然还保留石排湾名称的只剩下石排湾邨和石排湾道。然而这些建筑和道路都不在已填海的石排湾的位置上。虽有其名,却与原来的石排湾并无关系。
虽然石排湾被填海了,但是与之相连的香港仔湾依然存在。为了亲眼目睹一下消失的石排湾,我们离开香港村后,沿着黄竹坑道行至香港仔海傍道,途中还看到了位于香港仔半山、非常气派的公屋--石排湾邨。
香港仔海傍道是一条海边道路,东面连接黄竹坑道及鸭脷洲大桥交界,西面连接石排湾道。沿海傍道而行,可以看到香港仔海湾全貌。
香港仔湾位于香港仔和鸭脷洲之间,以鸭脷洲大桥为界,分为香港仔西避风塘及香港仔南避风塘两部份。消失的石排湾在香港仔西避风塘这边。
如今香港仔湾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和观光码头,这里仍有数以百计的船家居住在这里,海湾里停泊着许多的船只,如供应饮食的海鲜舫、古旧的中国式帆船、水上出租车、观光游艇和快艇等。传统的渔港情调和现代的华丽装饰,交相辉映,景色宜人。
当我们漫步在海傍道边,看着已经逝去的石排湾和变迁的香港仔湾,深深感叹,百年风云,沧海桑田。
▲图2.网上下载的石排湾新旧对比图。
▲图3.香港地图,为本人截图和标注。
▲图4.5.香港仔半山上的石排湾邨。
▲图6.7.8.香港仔观光舢板乘船处,位于香港仔西避风塘。
▲图9.香港仔海傍道,来游玩的外国人在出租车站等候出租车。
▲图10.香港仔西避风塘里的游船。
▲图11.鸭脷洲大桥,1980年3月建成。
▲图12.香港仔海滨公园。
(写于2013年7月,曾发表在“西祠胡同”。照片均拍摄于2013年6月。)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南非科学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13 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